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

蛙的生態觀察心得

蛙的生態觀察心得
我們今天的講師是陳王時老師,他對蛙類非常的了解,上課的內容非常有趣,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,就是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,所以要以物種的角度看世界想事情,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。
台灣的蛙類目前分成六科三十三種〈是加上班腿樹蛙〉,外來種有4種,分別是海蛙、牛蛙、班腿和花狹口蛙。
◎我簡單的介紹青蛙的身體
眼睛:青蛙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,像寶石一樣。牠眼皮的上眼瞼很短,下眼瞼半透明,跳下水時眼瞼會由下往上闔起來。而只要一閉起眼睛,眼珠就會縮進眼窩裡。因視力不好只能看到東西的輪廓,所以看到比牠大的動物,會覺得有危險,先逃走再說;如果看到比自己小的就一口吃掉牠;那假設看到和自己約大的青蛙呢?總是把它當成母蛙,先抱再說,所以常會搞錯。
耳朵:位於眼睛後方圓形的構造,叫鼓膜。沒有外耳朵,有的話,在游泳時會大幅增加阻力。
鼻子:朝天鼻,下水時會把鼻孔閉起,以防止水進入。
嘴巴:若是小型的獵物,會迅速談出舌頭來補食;大一點的獵物則會一口把牠吃掉,嘴能吞得下的都是食物,吞的時候還會閉起眼睛,來幫助吞嚥。在青蛙的世界裡,其實會吃掉自己的同類。
鳴曩:平常安安靜靜的,但是到了繁殖時,公蛙會鼓起鳴曩,大聲鳴叫,吸引母蛙。盤古蟾蜍則是個例外,沒有繁殖叫聲。
四肢:4條腿,前肢4個趾頭,後肢5個趾頭,共18個腳趾。後腿是長出來的,而前腿則是『蹦』出來的。前肢短,後肢長而有力,大部分青蛙的腳上都有蹼,而樹蛙四肢都有吸盤。
皮膚:蟾蜍皮膚粗糙,背部長滿疣,可適應較乾燥的環境;青蛙的皮膚是濕濕黏黏,較光滑要保持濕潤。而因為肺部發育並不完整,所以也靠到皮膚幫助呼吸,如果皮膚濕潤度不夠,就會造成青蛙無法呼吸,而且有些青蛙的膚色會隨著環境、溫度、心情及溼度而變化,真是有趣!
其他:
1.
古氏赤蛙的公蛙比母蛙大。
2.
艾氏樹蛙是全台最特別的蛙,牠會餵養自己的小寶寶。
3.
青蛙是體外受精,不會懷孕。
4.
不同青蛙的蝌蚪食性不同。
◎老師也教我們野外求生的方式,只要你身上帶著打火機和手電筒就可以了,而你假如聽到鳥蛙〈斯文豪氏赤蛙〉的叫聲,那你就不用擔心晚餐了,只要你技術好點,抓個10支就可填飽飢餓的肚子了。

~~~~~~~希望我的報告能讓大家更了解蛙類~~~~~~~~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