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

探索苗栗八卦力渡假村之自然生態之我的攝影紀錄

 遇到了保育類的皇蛾!
 還有保育類的貢德氏赤蛙!
 海神弓蜓


 地衣
 這是細腰蜂的蜂窩!
 睡蓮

有著五月雪之稱的油桐花

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

蛙的生態觀察心得

蛙的生態觀察心得
我們今天的講師是陳王時老師,他對蛙類非常的了解,上課的內容非常有趣,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,就是大自然的事物很多是我們無法理解的,所以要以物種的角度看世界想事情,很多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。
台灣的蛙類目前分成六科三十三種〈是加上班腿樹蛙〉,外來種有4種,分別是海蛙、牛蛙、班腿和花狹口蛙。
◎我簡單的介紹青蛙的身體
眼睛:青蛙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,像寶石一樣。牠眼皮的上眼瞼很短,下眼瞼半透明,跳下水時眼瞼會由下往上闔起來。而只要一閉起眼睛,眼珠就會縮進眼窩裡。因視力不好只能看到東西的輪廓,所以看到比牠大的動物,會覺得有危險,先逃走再說;如果看到比自己小的就一口吃掉牠;那假設看到和自己約大的青蛙呢?總是把它當成母蛙,先抱再說,所以常會搞錯。
耳朵:位於眼睛後方圓形的構造,叫鼓膜。沒有外耳朵,有的話,在游泳時會大幅增加阻力。
鼻子:朝天鼻,下水時會把鼻孔閉起,以防止水進入。
嘴巴:若是小型的獵物,會迅速談出舌頭來補食;大一點的獵物則會一口把牠吃掉,嘴能吞得下的都是食物,吞的時候還會閉起眼睛,來幫助吞嚥。在青蛙的世界裡,其實會吃掉自己的同類。
鳴曩:平常安安靜靜的,但是到了繁殖時,公蛙會鼓起鳴曩,大聲鳴叫,吸引母蛙。盤古蟾蜍則是個例外,沒有繁殖叫聲。
四肢:4條腿,前肢4個趾頭,後肢5個趾頭,共18個腳趾。後腿是長出來的,而前腿則是『蹦』出來的。前肢短,後肢長而有力,大部分青蛙的腳上都有蹼,而樹蛙四肢都有吸盤。
皮膚:蟾蜍皮膚粗糙,背部長滿疣,可適應較乾燥的環境;青蛙的皮膚是濕濕黏黏,較光滑要保持濕潤。而因為肺部發育並不完整,所以也靠到皮膚幫助呼吸,如果皮膚濕潤度不夠,就會造成青蛙無法呼吸,而且有些青蛙的膚色會隨著環境、溫度、心情及溼度而變化,真是有趣!
其他:
1.
古氏赤蛙的公蛙比母蛙大。
2.
艾氏樹蛙是全台最特別的蛙,牠會餵養自己的小寶寶。
3.
青蛙是體外受精,不會懷孕。
4.
不同青蛙的蝌蚪食性不同。
◎老師也教我們野外求生的方式,只要你身上帶著打火機和手電筒就可以了,而你假如聽到鳥蛙〈斯文豪氏赤蛙〉的叫聲,那你就不用擔心晚餐了,只要你技術好點,抓個10支就可填飽飢餓的肚子了。

~~~~~~~希望我的報告能讓大家更了解蛙類~~~~~~~~

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

台灣的野鳥世界

台灣的野鳥世界(心得)

因為腸胃炎的關係,所以這星期我沒去上課,真是可惜。但是我很認真的看老師的上課影片,學到了很多鳥類的知識,也知道了許多鳥類的生活,這都要歸功於林金雄老師。

世界的鳥類有9759種,而在臺灣就有626種,所以以台灣這麼小的地方來看,台灣真是個賞鳥的好地方。

●台灣鳥類的鳥相可分為以下幾種:
1.留鳥: (包括特有種)一直留在台灣,不會在秋冬的時候飛到其他國家的鳥。但在高山的鳥會飛到較低海拔,作短距離移動,叫垂直移動。
特有種:只有在台灣野外才能看到,世界各地是不可能看到的鳥,也可說是鳥類的國寶。
2.候鳥: 因為季節變化,從其他國家飛來台灣的鳥。有二種型態:『冬候鳥』代表是雁鴨,『夏候鳥』代表是杜鵑。
3.過境鳥: 候鳥遷移時路過台灣,只停留35天,補充體力與食物,就繼續往南飛的鳥。
4.迷鳥: 在颱風季氣流不穩定,迷失方向來到台灣的鳥,大都受傷或是飛累了。
5.逸鳥: 人類養的竉鳥,不小心跑掉或被放生的鳥。

●關於鳥類的基本小知識
◎在9000多種鳥裡,有8000多種母鳥的體型比公鳥大。
◎有7500多種公鳥是比母鳥漂亮的。〈假設母鳥比公鳥漂亮,母鳥通常只是負責生蛋,而公鳥就需要孵蛋、餵食小鳥以及帶小鳥〉,例如像彩鷸就是鳥類裡單親的模範爸爸喔!!
◎鳥叫有2
1.鳴叫,聲音起伏不大,就像是在聊天一樣
2.鳴唱,聲音有高地起伏,像是在唱情歌
◎鳥類的舌頭其實是沒有味覺的,牠不咀嚼,是直接吞,而且是用嘴巴去感受果實的軟硬來判斷是否能吃
◎吃魚的鳥其實都是從魚頭吞,就是要避免被魚刺噎到,而且牠們的大便都是白色的喔,那是因為魚骨頭含鈣的緣故。

●你知道我們常見的麻雀要怎麼分公母嗎?
1.公麻雀臉頰和脖子的黑斑較大、較寬,而母麻雀的較窄。
2.母鳥體型比公鳥大。
3.春天時麻雀會在草地上跳舞,公麻雀會翹尾巴來吸引母麻雀,告訴牠「帥哥在這裡」。
〈麻雀是不一定吃五穀雜糧的,偶爾也會吃肉來補充營養〉

●有幾種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
1.紅冠水雞
牠如果遇到天敵,會直接跳進水裡,只露出頭部,假設有帶著雛鳥,會把她夾在翅膀下用另一個翅膀飛走,如果是兩隻雛鳥,會一隻夾在翅膀下,另一隻則用腳夾住,用另一個翅膀飛走。
我有一次去植物園觀賞植物時,突然發現荷花池有許多人在拍紅冠水雞,我便也一起拿出了類單眼相機,錄下了紅冠水雞媽媽出去找食物並且餵食幼鳥的模樣,真是難得一見啊!而且幼鳥也可愛極了呢!

2.烏頭翁
烏頭翁在台北其實是看不見的,要到花蓮或台東才可見到。烏頭翁因為會和白頭翁混居,甚至是交配,生出了『灰頭翁』,所以在台灣是較容易消失的鳥類。

●小經歷
1.就在416日,下課後和我媽走回家,突然看到鄰居一直在看我們家門前,我們就走上前,發現有一隻黑狗在嗅一個黑黑的東西,把狗趕走後,在近一點觀察,才發現是一隻擁有黑色柔軟羽毛的可愛白頭翁雛鳥,我媽便想用手將牠捧起,但雛鳥竟然突然飛起,往別人家的車底飛去,因為車底太窄,而且也覺得牠應該會沒事,所以就開門正要往樓上走時,突然!看到一隻貓將牠叼起,衝進隔壁的聖母院,有些鄰居就都衝進去找牠,但我還不知道結果是什麼,而且白頭翁雛鳥的爸媽也一直狂叫、狂跳,非常的著急,我們大家最後也只能希望老天保佑牠了
2.我以前有養過一隻白文鳥,牠叫小紅,我也常常和牠玩,直到有一天,我發現他擁有靈性故事要從這裡說起,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,我正和小紅玩,結果下午把牠放進鳥籠並且放在花園裡,結果不知是不是鳥籠沒關好,牠竟然飛走了,我們大家都非常傷心,但是好消息是不久後,小紅竟然自己飛回來了,我們又驚又喜,也做了一個實驗,也就是再次放牠出去,試了多次後,牠多會自己認路飛回來家裡的花園,是不是很神奇呢?


希望我的心得能讓大家對鳥類有更多的了解。

金面山自然體驗心得

金面山自然體驗心得

    在今天這個艷陽高照、氣候炎熱的早晨,我起的非常早,而且吃完早餐、穿好鞋子、綁好鞋帶,就匆匆出門,來到了西湖國小報到。首先,我們大家先在川堂集合,等一切準備就緒,並且人員到齊後,就背上背包,展開了這場好玩又有趣的金面山攻頂之旅。

    才剛走進金面山,就可以感到非常的放鬆,白袍子、樟樹,還有大琉璃紋鳳蝶的寄主植物三腳鱉,正開著花。除此之外,這裡的昆蟲生態也非常豐富。我們就跟著帶隊解說的施宏明老師,一起來開始探索了,才走不到幾步,就有豐厚的收穫,像是白痣珈蟌,它擁有著寶藍色的頭部及胸部,像藍寶石般,真是美麗極了;還有尺蠖蛾,因為牠只有兩對腹足,所以爬行方式是一縮一開,非常特殊可愛呢!不只這樣,我們沿路還發現了會放臭氣的椿橡、唧唧叫的蟋蟀和蝗蟲等,真是太開心了!重點不是這些,而是我們所爬的山路,它既陡峭又彎曲,一下子是小石階,一下子泥土路,一下子又是岩石組成的大岩壁,一不小心就會絆到石頭跌倒或擦傷,當然,有爬過這座山的人都知道,要攻頂是多麼的不容易,我們『超越自我,抓緊繩索,站穩石塊,汗水直流』的爬上大岩壁,克服了心中所有不安,邁開了腳步,努力爬上陡峭的斜坡和高聳的山崖,大家團隊合作,爬完了一小段山崖,可是恐怖的還在後頭呢!我們來的了山谷旁,所有人不禁打了個冷顫,因為陡峭山坡旁就是無盡的山谷,但是大家並沒放棄,一一衝破心中的恐懼和不安,一步接著一步,一個人接著一個人慢慢的向上攀爬,最後來到休息的地方。


        吃完美味的午餐後我們就繼續往上走,邊走邊聽老師解說,最後來到拓印亭,一切都變得很值得,寬廣的視野景色更加動人,如果能走原來的路回去一定更有挑戰性。而我,看到了許多有趣的事物,也學到了許多東西,例如看到了:毛毛蟲所退的皮、同心圓蜘蛛網和一大堆毛毛蟲聚集在一起的壯觀景象等,而我學到了:只要碰到刺蛾的幼蟲,牠就會豎起全身的毛和翻起頭前方的藍毛,露出藍色的地方,做為警戒,而且假如被刺蛾的刺扎到,就必須到醫院去用鎳子把牠插進手裡的刺一根一根拔出來啦!還有還有,在離開的最後一刻,我們遇上了尾巴長達20公分的草蜥,牠遇到危險時也會斷尾,而我還拍到牠的經典特寫照呢!真是個完美的ending!

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

第一個部落格

這是我的第一個部落格~~~
請大家多多指教~~~~







我的攝影──雲林花海

第一次課程 台灣低海拔生物資源之探索

今天是第一次的生態資訊營課程,一到西湖國小,我就拿出筆記本和鉛筆,準備把老師所講的知識一一記錄下來,不久,我們的講師:林玉琴老師,就開始詳細的為大家講解低海拔的三種特殊環境,也就是『濱海環境』、『溼地環境』以及『郊山環境』,老師上的課程既好玩又有趣,怎麼說呢?老師上課不時的會帶入自己的經驗或發生過的驚奇好玩故事,各個故事都讓我聽得「津津有味」呢!老師所做的簡報中也有放入許多我不認識的稀有動植物圖片,老師的攝影技術真是利害呀!能拍到這些稀有動物,並且拍到的動植物照片都是非常清晰且圖中的動植物姿態各具特色,像:白腹鶇、野鴝和台灣大蝗等,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,而且印象也非常的深刻。老師還會說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,例如;白鷺鷥吃葷的,但牠的排泄物卻是白色的;吃素的,排泄物竟然是黑色的,而且還有一種叫做金花石蒜的植物,它是『見花不見葉,見葉不見花的喔』,這些是不是很有趣呢?才上第一堂課,就讓我滿載而歸,而且不知上完後,我會不會變成一個『生態小博士』呢?